目前分類:職場文章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認為什麼才是好的溝通者呢?

  • 文/艾琳梅爾  圖/Pressmaster
  • 職場溝通是現代人不可不掌握的一項重要武器,善溝通、會溝通的人,
  • 在職場的發展上往往更加順遂有利,但在不同的職場環境,
  • 溝通的形式也會隨之變化,好的溝通者該如何評斷?
  • 20150522145606_04003  
  • 每天的生活中,我們有時清楚的溝通,在另一些狀況裡,

  • 則必須在字裡行間才能發現我們真正的訊息。

  • 但當你說一個人是「好的溝通者」,到底你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你回答問題的方式,隱含了你位在刻度的哪一個位置。

    在我課堂上一位荷蘭的經理人留意到他的國家在刻度上的低情境位置,

  • 因此抗議,「我們在荷蘭也是要看情境說話的。」

  • 但是我問他,一位溝通時經常表裡意思不一的生意人是否被當作好的溝通者,

  • 他沒想太久就回答,「不是。那就是我們與法國人的差別。」

  • 他說,「在荷蘭,如果你不直接把話說清楚,我們會認為你不值得信任。」

    如果在一個低情境文化的國家,高度倚賴情境的溝通者可能會被看成有心機,

  • 不夠坦率,或根本是缺乏溝通能力的人。

  • 勞艾德蒙森,美國食品製造商卡夫的副總裁,經常在世界各地旅行,

  • 與亞洲與東歐的供應商進行生意上的談判,就赤裸裸地表示:

  • 「我始終相信人們嘴裡說的就是他們心裡想的,

  • 心裡想的就是他們嘴裡說的,如果不是,那麼他們就是在說謊。」

    另一方面,如果你來自高情境文化,

  • 你可能會覺得低情境文化溝通者連這麼明顯的事情都還要講,

  • 實在很沒必要。有很多話根本不用說,我們都了解!

    甚至覺得對方帶有屈就或紓降尊貴的意味。

  • 雖然我多年來在美國以外的地區生活,

  • 低情境的溝通方式仍然是我本性最自然的溝通方式。

  • 我必須很尷尬地承認,我經常被我的歐洲同事指控前兩項罪名。

  • 幾年前,我過去在紐約的金融機構,請我為他們的組織進行文化考察。

  • 因為企業文化非我擅長,當時也缺乏做這項計畫的時間,

  • 我請一位名叫帕羅的義大利同事與我合作。

    我們在他的辦公室相遇,帕羅開心地招呼我。

  • 帕羅大我二十五歲,名聲響亮,是一位傑出的研究者。

  • 他給我一本他最新出版的書,當我敘述這個合作機會的時候,

  • 他非常津津有味地聽著。我從因為自已的工作、家庭與寫作的計畫談起,

  • 開始解釋自己能參與這項計畫的時間有限,帕羅點點頭,

  • 然後我們兩個繼續利用時間深入地討論客戶的公司與需要談論的特殊議題。

    因為仍對自己能參與計畫的時間有限感到焦慮,

  • 我重覆提到要請帕羅協助我百分之八十的工作(當然也讓他拿百分之八十的報酬)。

  • 再回到探索客戶的需要與可能的方法,經幾分鐘後,又再回到對時間的關切。

    帕羅終於失去耐心大笑:

  • 「艾倫,我不是小孩子,不是昨天才出生,我非常了解你要說的點。」

  • 我發現自己因為尷尬,滿臉通紅。帕羅很習慣解讀細微的訊息;

  • 我第一次提的時候,他就明顯聽到我重點所在。

  • 我向他道歉,好奇帕羅是否經常會對其他在INSEAD教書,

  • 喜歡無止盡重覆與澄清自己的話的美國教授有同樣的反應。

    故事的訊息很清楚:你也許在你自己家鄉的文化中會被當作一流的溝通者,

  • 但是在家鄉行得通的方法,在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身上就不一定管用了。

    一項有趣的觀察,在高度情境文化,你所受的教育越高,思想越成熟,

  • 能理解間接與多層次訊息的能力就越強。

  • 相反的,在低情境文化,受過最良好的教育,

  • 思想最成熟的企業人,是那些可以用清楚直接的方法溝通的人。

    結果是法國或日本公司的董事長,很有可能比其第一線的員工更高情境導向,

  • 而美國或澳洲企業組織的董事長,可能比同組織的基層工作者更低情境導向。

  • 在這方面,隨著教育程度的提升,讓個人朝向主流文化的極端版本移動。

    ※本文內容授權自《出色文化》,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采好文,請見【上班‧這檔事】好文上架專區。

  • 原文網址↓
  •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939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工作陷阱多 千萬不要跳下去!

  • 文/周海威    圖/自由時報陳炳宏

網路工作詐騙新聞:團購網站利用Line徵才,上面只有簡單的說明,

但上面卻沒有關的工作地點,只有Line ID、及聯絡手機而已,

對於工作容卻沒有太多的說明,求職者依約面試時,主管要求當場加Line,

並號召親友團購,並要求現場實做,

完成後再以人數已滿額,讓求職者吃閉門羹,進而被踢爆。

20150518153837_00045  

一、工作地點是最基本的條件:

連工作地點都不知在哪的公司,請直接剔除,不要前往。這是最基本的條件,

不論對方開出多誘人的條件都是一樣,找工作要記得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說的越好聽,後面的陷阱就會愈大,切記。

二、面試不應有任何的金錢行為:

這是面試第二條教戰法則,不可以任何的金錢行為,

無論是要求購買公司產品、加入會員…等。

這都有可能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條,因此如果這間公司要求此類行為,

請馬上離開,並第一時間通報勞動主管機關,這種公司應嚴懲不賃。

三、別輕易同意面試官任何的要求:

面試官是來面試的,原則上只有問與答的過程,不得要求提供證件、個人資料,

建議求職者請自行帶履歷、自傳、身份證影本(上面請蓋『限面試專用』的字樣),

以確保後續不會有類似的爭議。

四、工作說明不清楚切莫嚐試:

如果面試官對於工作內容含糊不清的話,各位要馬上打開雷達,

相信自已的直覺,不要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大家對於直銷應該都會有類似的經驗,

所以請大聲的拒絕不合理的要求!連工作內容要做什麼都不清楚,

這種公司絕對有問題,請各位切記。

 

本文由《冰與火的世界》授權轉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文章,詳見http://53973000.blogspot.tw/

原文網址↓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882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工作,你選對產業了嗎?

  • 文/上班小編 圖/BraunS
  • 轉眼又到畢業季,許多新鮮人紛紛投入職場。
  • 投出履歷前,什麼是你選擇這家企業的原因?
  • 因為喜好,還是因為產業加薪快?
  • 20150515150943_01284
  • 據天下調查中心的報導,2014年薪資行情的前十名分別為:
    1. 電信業
    2. 電力供應業
    3. 銀行業
    4. 其他保險及退休金輔助業
    5. 電力及然氣供應業
    6. 港阜業
    7. 石油及天然氣礦業
    8. 其他金融中介業
    9. 用水供應業
    10. 金融及保險業

    也就是說,選對了產業,薪資就會直線上升,加薪漲幅較大。許多的網友看到調查後,紛紛的表示當初選錯產業了!

    上班小編想問問:
    1. 新鮮人對於工作的目是什麼?賺錢還是成就感?
    2. 職場老鳥給新鮮人忠告是什麼?選對產業後就不愁吃穿?錢夠用就好,選自己喜歡的產業,工作才開心?

    原文網址↓
  •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861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職蠢行TOP 5,可別自毀前程!

文/yes123求職網

20141117174345_04679  

圖片來源:[RunPhoto]/Getty Images

 

大潤發內湖二店資深人資經理 林瑞旦

蠢行1 離職原因亂唬爛

NG身體不好、回家幫忙、出國求學都是很常見的辭職理由,

表面合理但暗藏危機,尤其是打算待在相同產業的人更要留意,

達人強調:「每個業界圈子都很小。」消息傳回前東家主管耳朵裡,

輕則不痛快重則很受傷,日後若因工作重新搭上線,那將是無限尷尬。

OK真正的離職原因可能是錢少事多離家少,

當然也有可能是公司制度或主管管理有問題,

遇到開明的長官可考慮冷 靜委婉的將問題提出,

深談之後說不定前主管也會變成你永遠的職場人脈;

遇到閉塞的主管,不妨就用

「希望有更深入專業的發展空間(適合轉業後打算待在相同業 界的人)」

或「希望有不同領域的發展機會(適合轉業後打算轉換領域的人)」的說法,

婉轉但又交代了未來動向,相信長官聽得懂你的轉職心意。

 

蠢行2 惡性挖角很沒品

NG自己轉投其他公司之後,順手把前東家的原有團隊挖走,

絕對是大忌中的大忌,會讓原來主管氣得牙癢癢的。

OK轉業後還是待在相同產業的人又要注意啦!

惡性挖角在同業間最易發生,

想用這招來「對付」討厭的前主管非常不智,

職場上風水輪流轉,多個敵人不如多個朋友,這種蠢事千萬不要做。

 

蠢行3 工作交接一團糟

NG這是職場最常發生的轉職蠢行,當新同事一問三不知,

不但會讓前長官抓狂,也會讓人對你產生不負責任的負面印象。

OK有時候交接不清其實是長官和員工的認知不同,

這時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也是很冤,

最萬無一失的做法就是在和新同事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接之餘,

同樣也和長官報備一次,並當面確認是否有要補充的。

 

蠢行4 亂放風聲自作孽

NG不管你是真的要轉職或是想向長官討甜頭,

這種亂放風聲的把戲,只要是有點經驗的主管都很了解,

很多是時候只是冷眼旁觀看你要怎麼善後。

反過來說,如果不是真的要轉職,就別常把話掛嘴邊,

變成放羊的孩子,主管對你也不會有好印象。

OK沒有別的技巧,不該說的話就是忍、忍、忍!

 

蠢行5 假離職卻真轉職

NG有時會遇到同公司不同部門的內部轉職,

如果剛好兩邊主管又各據山頭不怎麼投緣甚至是對立的,

那真是很難啟齒,最糟的做法就是從原部門辭職離開公司,

然後又上門應徵另一部門的心儀職缺,前主管鐵定會有被擺道的感覺。

OK這是最棘手的情況了,記得一定要先告知原部門主管並懇談。

表達自己想發展不同的專業屬性是不錯的說法,

如果成功當然是快樂轉職去,如果主管不放人,

也展現了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和成熟的應對態度,

說不定原主管還會偷偷在心裡幫你加分喔!

 

原文網址↓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2702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製作人脈關係圖,讓你事半功倍

文/石谷慎吾  圖片來源:[Dimitri Otis]/Getty Images

以前,在製作某產品的提案資料時,

曾有過怎樣都搞不清楚某產品功能的情況。

20141021155650_03393  

雖然想要確認其內容,但由於該產品還在開發中,

不是很清楚要向業務、設計、開發哪個單位詢問才好。

因此,問某位以前曾處理過該產品的同事,

他教我「如果是那個產品,最好問設計的○○○。」

雖然這件事因此解決了,但像這樣不知道該向誰確認或進行調整才好,

就要在日常中不停地找人東問西問。

這樣不但很浪費時間,被問的人也會因這種事情受到干擾而不耐煩。

為避免再次發生這種狀況,

事先將相關人物的角色與關係做成圖表來記錄,就會很方便。

將關係組織(客戶端、交易商、其他部門等)寫在紙上,

並加上他們在這次工作上扮演的角色等。

而且,不但要寫出各組織中的人,還要加註每個人的立場與負責的工作。

例如,記載誰是決策者、誰做整體的統合整理、

誰負責特定的功能、誰提供專業技術等等。

如果能做到這地步,

就能將自己負責的業務與這些人的關係用箭頭符號串連起來。

如此一來便可對自己所做的規劃會由誰運用、再下去會如何演變、

自己是從誰哪裡接收知識、資訊、事物等等,一目了然。

若能這樣弄清楚工作的關聯性,

在進行工作之際就能一清二楚地知道該向誰確認或調整了。

此外,由於關於某事的詢問對象變明確,

所以也可防止向各個地方諮詢資訊的混亂情況產生。

如果可事先將在工作上的關係做成圖表,

即便該工作完成後也仍然很有用處。

 

舉例來說,提供產品或服務結束後,經過數個月或數年,

當有客戶詢問該產品或服務時,就能立即因應。

如果未留下關係圖,即使只是要確認詢問對象說:

「這該向哪裡詢問?」、「誰是負責人?」等小事,也要大費周章。

此外,在考慮新產品或服務時,由於過去工作上的關係非常清楚,

所以很容易判斷:「這件事好像可委託某某人、某某部門。」

 

像這樣,事先整理好人與組織的關聯性,

不只在當下,該工作結束後也能依舊能提供有效的幫助。

 

※更多精采好文,

   請見【上班‧這檔事】好文上架

    http://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good_essay.asp專區。

※本文由《春光出版》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網址↓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2264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主題:

2015年04月 職場爆肝與壓力指數調查

文/林絲蓉

48%憂過勞!逾半數想離職82%下班後手機辦公


行政院通過勞基法修正草案,全面實施週休二日!

但勞工朋友真的能天天準時下班?加班也能拿到補貼或補休嗎?

為了保住飯碗,上班時總是戰戰兢兢,能承受得了工作壓力嗎?

20150424160620_07257  

每週工作43小時! 疲憊族555萬人

對於所謂責任制工作,政府有明確規定,

但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

不少勞工恐怕成為「責任制濫用」之下的受害者!

調查就發現,雖然有23.3%自認 是「責任制」:

無上下班時間限制,完成自己的工作後即可下班;

也有37%自認為「非責任制」:有上下班時間限制,

加班的話要算加班費!不過更多數、近四成 (39.7%)的人,

卻認為目前工作屬於「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勞工處於這樣的灰色地帶,意味著有些雇主,

一方面想透過打卡方式,來掌控員工出缺勤狀況;

一方面又考量人事成本,不願多付加班費,

卻要求同仁要「負責任」:

完成工作後才能下班,導致上班族的權益白白受損!

此次調查更顯示,上班族目前平均每週工時,達到43.31小時:

其中在四十小時以上的,合計就佔了63.7%!

若以受僱就業者870.8萬人,以及未來法 定工時每週40小時推估,

「職場疲憊族」可能高達554.7萬人!

(870.8萬乘上0.637,約等於554.7萬)更糟糕的是,

對於目前工時的長度, 有四成八(48.3%)的上班族,

擔心自己會「過勞」!其中又有53.9%甚至還透露,

其實自己「有考慮離職」!

 

每月晚8天下班 五成一無加班費

由 yes123求職網的調查也發現,勞工平均每個月加班7.9天,

等於一個月內大約有八天,其實是無法準時下班的!

其中更有一成四(14%)表示,每月加班 在20天以上,

幾乎到了天天要加班的地步!只是整體來說,

合計有51%的上班族透露,

如果加班的話,並沒有加班費可領,包含:

30.5%屬於「沒有加班 費,也沒有補休」,

20.5%屬於「沒有加班費,不過有補休」!

至於導致加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這五大項:

「工作量大,常做不完」(46.2%)、

「主管或老闆要求」(38.4%)、

「開會開不完,影響工作進度」 (17.1%),

以及「因為主管或老闆還沒走,所以不敢走」(12%)、

「自己的工作效率不佳」(9.2%)!更慘的還有這些問題,

為了加班,甚至帶來不 少「副作用」,

比較常見的負面影響有:「沒有生活品質」(77.7%)、

「沒有時間陪親人、朋友」(69.9%)、

「工作壓力越來越大」(53.1%)、

「沒有時間進修」(39.4%);甚至因為加班,

也讓身心受傷害:像是「情緒容易低落」(37.3%)、

「肩頸疼痛」(30.5%)、「易怒」 (28.4%)、「肝出問題」(25.3%)!

不過即使在沒有加班的日子,上班族離開辦公室後的生活,

似乎「乏善可陳」!調查發現,最近下班後,最

常做的事情有:「上網」(71.2%)、「看電視」 (64.7%)、

「與親人、情人聚會」(32.5%),以及「運動」(25.3%)、

「與朋友、同事聚會」(23.3%)!畢竟經過一整天辛苦的工作後,

能心有餘力再去進修,例如「上語言或證照補習班」(8.2%),

或者「上才藝班」(2.1%),真的算是極少數了!

平均而言,過著這樣的職場生活後,每逢 上班日,

竟然有三分之一(33.2%)的人表示,自己現在算是「作息不正常」

:其中30.1%屬於「作息不正常,而且有影響到健康狀況」,

僅3.1%屬於 「作息不正常,但沒有影響到健康狀況」。

 

下班後手機處理公務 變相加班13小時

只是想利用下班後,或者放假時好好調整作息、恢復健康,

似乎也不太容易!因為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

高達七成一(70.9%)的上班族透露,「曾 經」在下班後或放假時,

還把公事帶回家處理;同時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

加上通訊軟體、社群網站的便利性,上班族在下班後,

恐怕得繼續「手機辦公」:隨時 處理上司或客戶的來電、簡訊、電子郵件!

其中61.3%的人表示,目前手機狀態屬於「24小時開機待命」

;難怪有高達八成二(81.8%)的上班族,

曾經 在下班後或放假時,繼續「透過手機處理公務」!

平均來說,每個月大概多花12.88小時處理公務,

等於「變相加班」快十三個小時!雖然有68.5%的上班族,

自認目前「休假狀況正常」,但其實仍有 43.5%的人透露,

「曾經有過」在休假時,還回公司處理公務的經驗!

因此即使放假,根本不太可能完全擺脫公事的「糾纏」!

整體而言,這些「不被公司承 認」的加班時數,

估計一整個月下來,大約被A掉4,685元的「應付」加班費!

 

換算時薪僅150元! 爆肝行業:餐宿、大傳、醫護

此外,如果把「實際」工時與「實際」月薪一塊換算,

此次調查更顯示,上班族估計自己目前的「時薪」,

平均僅拿150.77元!如果以七月起將調整的基本工資120元當基準,

合計低於120元「時薪」的上班族,大概佔35.6%!

同樣以受僱就業者870.8萬人推算,可能有310萬人的工作,

其實屬於「低 CP值」:投入不少時間成本,卻沒換到對等的薪資!

(870.8萬乘上0.356,約等於310萬!)

因此也有高達73.3%的上班族透露,並「不滿意」 現在工作的報酬率!

如果再衡量「實際」工作時間與「真正」休息時間,

上班族評估的「職場爆肝指數」,平均落在57.53分!

其中認為自己爆肝滿分的(100分),更佔了 10.6%!

若以「行業別」進行交叉分析,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結果顯示,

被視為「最爆肝」的行業分別為:「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60.41分)、

「大眾傳播與公關廣告」(59.26分)、「醫護與生技」(58.68分),

以及「文教業」(58.33分)、「一般服務業(不含餐宿與休旅)」 (58.11分)!

 

運動!睡覺!猛吃喝! 每週花1.5小時減壓

上班族除了得擔心身體過勞,還得憂慮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發現,有超過半數,高達52.1%的人透露,

其實「承受不住」目前的工作 壓力;其中還有將近九成(89.5%)表示,

「曾有過」離職的念頭!至於壓力的主要來源,則有這五大項:

「工作量太大,又很難減少」(30.1%)、

「工 作時間太長,又很難縮短」(26%)、「自認工作表現差」(24.7%),

以及「因工作表現,常被主管責難」(16.4%)、

「擔心被裁員或減薪」 (15.1%)!

另外,合計有八成一(80.8%)的人指出,

「曾經」因為工作壓力大,結果影響到健康狀況,

而且還分成以下這三大類:「壓力大,影響到身體與心理健康」 (50.7%)、

「壓力大,影響到身體健康,但沒影響到心理健康」(21.9%),

以及「壓力大,影響到心理健康,但沒影響到身體健康」(8.2%)!

當 然累積過多的壓力,也可能會突然爆發出來!

此次調查就顯示,上班族的工作壓力,

「最常爆發」的時間點是在:「禮拜五下午」(19.2%)、

「禮拜四晚上」 (16.4%)、「禮拜五上午」(15.1%)!

因此壓力需要適時的釋放,對上班族來說,

宣洩工作壓力最有效的方法有:「運動」(38.4%)、

「睡覺」(35.6%)、「大吃大喝」(32.9%),

以 及「向朋友同事抱怨」(26%)、「聽音樂」(24.7%)、

「看電影」(24.7%)!平均而言,每週大約會花1.55小時宣洩壓力:

可惜其中卻有 28.1%的人表示,其實目前「完全沒時間」去減壓!

 

月薪若多58%! 八成二願試高壓工作

不過在上班族心中,真正屬於壓力大的工作,又會有哪些呢?

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高壓工作」的前五名分別為:

「醫生」(30.1%)、「消 防員」(28.8%)、「記者」(27.4%),

以及「警察」(26%)、「公關人員」(23.3%)、

「航空機師」(23.3%)!有趣的是,如果薪水 能夠比較高,

有82.2%的人甚至表示,「願意嘗試」這些高壓工作;

同時希望月薪比現在「高出」57.5%!若以經常性薪資38,347元估算,

假如要從 事高壓職業的話,大約期望月薪能有60,397元

(38,347乘上1.575倍,等於60,397),等於需要超過六萬塊的水準!

最後請上班族衡量自己的行業、職務與職位,

覺得目前的「工作壓力指數」,平均為64.38分;

其中自認壓力滿檔、高達100分的,就佔了11%!

如果再以 「行業別」交叉分析,從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結果發現,

被視為「最高壓」的行業分別是:「科技資訊」(71.46分)、

「金融保險與會計統計」 (69.53分)、

「大眾傳播與公關廣告」(67.6分),

以及「醫護與生技」(66.31分)、「運輸與物流倉儲」(65.02分)!

 

〝職場爆肝與壓力指數調查〞,

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15年4月7日到2015年4月22日,

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已畢業退伍、未滿40歲,

目前有正職工作的會員,有效問卷共1,460份,

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56%。

 

原文網址↓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white_paper/index_detail.asp?id=20150424160542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所別亂念!挑有用的念才是正道

文/洪雪珍  圖/wavebreakmedia

「不知道要幹什麼,就去念研究所好了。」

或許是很多學生的想法,究竟念了有沒有用?

不知道!

又花費幾年的青春在研究和論文上,對你來說是增廣見聞?還是浪費時間?

20150417114202_01260

 

「外面不景氣,求職不易,考個研究所避避風頭,

   兩年後畢業經濟好轉了,再找工作……」


「大學生滿街都是,學士文憑不值錢,拿個碩士學位會比較有競爭力。」


「同學都在考研究所,我如果不考,

   將來學歷就差人家一截,更何況他們成績不見得比我好……」


「我對大學唸的科系沒興趣,不知道要從事什麼工作,

   再唸一個有興趣的研究所吧!」

 

學歷愈高,失業率愈高?
大學畢業後,唸研究所似乎順理成章,

不唸總覺得將來要矮人家一個頭。

多唸一個研究所,大家都以為就業競爭力會增強,

找工作容易,薪水也會提高。

如果唸研究所是如意算盤,

為什麼電視不斷報導:學歷愈高,失業率愈高?

還有,為什麼新聞老是出現碩士搶破頭考清潔人員?

電視主播報出來的社會現實和我們的認知世界不同,

是新聞有問題,還是我們的想法不對?其實兩者都有!

現在20幾歲,必須要學會獨立思考了!

首先要認清的是媒體一定報導少數不正常的清況,

而且愈負面愈有收視率,像碩士在大企業領高薪就不會被報導。

當 你一天看電視重播三次碩士在考清潔人員,

一定被洗腦相信碩士就業很慘。事實當然不是!

當你在做人生重大抉擇時,媒體報導只能僅供參考,不可全信。

學歷愈高,失業率愈高,聽起來相當危言聳聽。

實情是這樣的:年輕人失業是全球化現象,在歐美甚至攀升到二位數,

而這些年輕人受的教育程度比上一代高,

所以就被歸因為年輕人學歷高以致失業,這是錯誤的歸因。

至於年輕人失業,並不是他們想當啃老族,而是工作不見了!

上一代是嬰兒潮世代,人口龐大,退休年齡延後,

都還在工作崗位上,可釋放出來的職缺少;

另 一方面,科技化與全球化也使工作數變少或出走,更惡化年輕人就業問題。

可是媒體不斷報導年輕人好吃懶做才失業,

這樣的集體抹黑對於年輕人是二度傷害,

也嚴 重打擊了他們步出校園的信心,

使他們對未來失去希望,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技術職,早畢業有前途
唸研究所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你是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去唸研究所,

那麼我要誠懇告訴你:有些研究所是有用的,有些研究所是沒用的。

首先,先將工作粗分為技術類、非技術類。

如果你想從事技術類工作,那麼連唸大學都不必了,

既浪費時間,也會拉高身段。

比如美髮、美容、汽車修護、平面設計等,高職或高工唸完,

不必再考科技大學。

我的美髮師現年三十二歲,已經開業十二年,在鬧區有兩家店;

如果他去唸科技大學,二十四歲畢業,會從學徒當起嗎?

如果他不當學徒,很多基本功學不到 位,日後怎麼創業?

我也碰過三十五歲的白領女性,高學歷,專業職,改行學美容,

也考上丙級證照,最後都半途而廢,因為吃不了苦,也缺少十幾廿歲的傻勁。

像這種技術類工作,學歷愈高,失業率才真是愈高!

可是現在到處是科技大學,高職高工學生一畢業,

都進補習班準備升學考試,問題是科大畢業後,從事本科工作則年紀大了些,

不從事本科則學非所用、求職碰壁,而且發展前景侷限。

 

理工科系,唸研究所有用
非技術類工作則分為兩種:高技術門檻、低技術門檻。

通常,人文科系畢業後找的工作屬於低技術門檻,

有時先天條件比學校科系還管用,比如電視記者要外形佳、 口齒清晰,

不怕困難,這些都不是新聞系教得來的;

廣告文案人員靠的是想像力、市場敏感度、消費者洞悉力,

不具備這些特質,唸廣告系也沒用。

所以人文科系畢業生唸研究所的加值小,

不會讓你增加工作機會或起薪較高。

這類工作重視實務經驗的累積,選擇不唸研究所,

早兩年出來社會磨練所獲得的工作經歷,

在企業心中的價值遠高於研究所學歷。

相對的,理工、法律或醫藥等科系都屬於高專業門檻,

研究所學歷對就業有加值作用。比如高科技大企業延攬工程師,

開出的學歷條件,研究所比例逐年升高,

若不具備研究所學歷有可能在第一關即被刷下來。

要不要唸研究所,第一件事是釐清楚目的。

如果是為了就業因素決定唸研究所,那麼考量上必須朝向務實,

不要摻雜理想因素,選擇有利於就業的研究所,

比 如增加專業技術能力、增加與職務能力的關聯性等。

如果純粹為了興趣唸研究所,則不必在意有用或沒用,

而是單純去享受唸書或做研究的樂趣。

 

※本文由洪雪珍女士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本專區。

 

原文網址↓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540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這些好習慣,你休想成為頂尖人才!

文/張玉琦  圖/經理人月刊

20150323164436_04263  

面對繁雜又瑣碎的工作時,你的反應是什麼?

抱怨自己的才能被埋沒了,還是期盼能被交付更有挑戰性、更有趣的工作?

歷任投資銀行、跨國顧問集團的日本投資專家金武貴表示,

愈是優秀的人才,像是那些在投資銀行或企管顧問公司工作的「職場菁英」,

他們其實是大事、小 事都一樣認真做,特別是小事,

更是吹毛求疵、追求完美,

這樣才能讓主管、客戶願意交付他們更重大的任務。

他在《將世界菁英的工作方式整理成冊》中,整理出 頂尖菁英的工作方式:

 

1.講究細節,

   標點符號也要檢查頂尖菁英常有講究細節的完美主義傾向,

   做起事來總是全力以赴。


交報告時,他們會一字一句檢查,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做資料時,他們會不厭其煩地找出、並修正任何微小的錯誤,

像是字體大小、顏色、logo的位置是不是 差0.1公分;

做交涉時,他們絕對不會有「就差這麼一點點,應該無所謂」的心態,

即使是發生機率也許只有0.1%的狀況,他們也小心謹慎。

為什麼要「細到」這個程度?

金武貴解釋,這跟機車行保持乾淨整潔,就能給客戶好印象的道理是一樣的。

投資銀行家或企管顧問業,販售的商品服務是無形的,

客戶不容易判斷出他們的工作品質;

不過,資料是不是漂亮、精確,是連外行人都能判斷,

所以每一個小細節、小誤差,都不能放過。

 

2.身價上億,算盤還是要打得精 與公務有關的開銷,

   只要判斷沒有必要,就會追求「最低價格」,

   像是選擇比客戶等級低的旅館、搭飛機選擇經濟艙等、吃飯挑平價餐廳。


這完全是站在客戶角度思考所產生的言行:

客戶無論投資金額多寡,

都會希望交給對金錢很仔細、甚至到了錙銖必較程度的人。

 

3.無聊的工作,也要做到完美 就算現在是業界的王牌,

以前也是從基層助理做起。

 

面對愈是無聊的工作,他們就愈是用心,

提醒自己不能出錯,向老闆證明自己能夠把手邊的小事做好,

才有機會被交付更重要、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本文取材自《將世界菁英的工作方式整理成冊》,先覺出版。)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122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原文出處↓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251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性發展當道 求職不需再削足適履

文/彭明輝  圖/PathDoc

面對產業大幅變遷的事實,年輕人必須了解國內產業的變化趨勢,

以便慎選生涯發展方向,不能人云亦云。

「適性發展」不僅具有現實基礎,

更可以發揮「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的優勢,

是值得積極考慮的生涯發展策略。

20150417154039_02879  

在百業爭鳴的職場圖像下,年輕人有更多適性發展的機會,

更敢於去嘗試自己想要的生涯和人生。

政大博士生宋耿郎因為脾氣太差,太太氣到帶著三個孩子跟他離婚。

覺悟到自己的問題後,他放棄出路渺茫的學位和自己不喜歡的助教工作,

想用服務業磨練自己的脾氣,

希望從盛氣凌人的資優生變成帶給消費者快樂的人,

因而他去創業賣雞排,並且很快開了分店。

有不少園區工程師賺到開業的資金後,

辭職到風景秀麗的地方去開民宿、餐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服務業的熱鬧景況讓喜歡接觸人、擅長接觸人,

EQ遠勝於IQ的人都有了全新的發展機會,

而不需要像過去那樣削足適履擠進製造業。

如果你不喜歡英數理化,可以選與人有關的科系:

設計、觀光休旅、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製造業將從此沒落,必須避之唯恐不及。

製造業的平均所得還是略高於服務業,萎縮的是就業人口。

更精確的說,是舊的工作機會在持續流失,而新的工作機會在持續誕生。

舊的工作機會在持續流失,有四個主要原因:

自動化的持續發展,使得製造業需要的人力減少。

大陸等新興國家的競爭,使技術層級較低的工作持續流失。

台灣產業需求量很小的生物與奈微米等尖端科技人才供應過剩,

產業界需要的精密機械等人才卻供應不足。

學術界被五年五百億、國科會計畫和升等制度扭曲,

以致教學與研究都跟產業界的需求嚴重脫節,

造成教育資源的盲目投資與浪費。

但是,在被大家忽略的角落裡,

有些傳統產業卻成功跨越技術升級的瓶頸而璀璨發亮。

上市公司股價前十名中,第一名的大立光是做光學鏡頭,

第四名的川湖 是做精密滑軌,第七名的裕日車是做汽車,

第十名的可成是做鎂合金壓鑄,都是精益求精的傳統精密機械產業,

而不是噱頭十足的奈微米科技;

而且,只有第二名的聯發科和第九名的華碩是資電學院的相關產業。

結果,高中畢業生的第一志願卻是資電學院,

機械系反而差點在工學院墊底。代工產業曾是過去的明星,

如今變成五大慘業,但是資電學院不會沒有未來。

找到利基市場的許多小公司,

都可以不被跨國公司的專利封鎖, 在未來崛起。

因為,台灣的IT產業擁有讓人刮目相看的競爭力,

在《經濟學人》二○一一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

排名全球IT產業第十三,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

勝過第十六名的日本,和並居第十九名的香港、南韓。

而且,研發環境排名高居全球第三,

僅次於美國和以色列,而人力素質則排名第八。

此外,台灣總體的競爭力並沒有消失。

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二○一三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

台灣位居全球第十一,在亞太地區只輸給香港和新加坡,

遙遙領 先第二十一名和第二十二名的中國大陸與南韓。

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

台灣排名全球第十二,在亞洲只輸給新加坡、香港和日本,

遙遙領先第二 十五名的南韓,和第二十九名的中國大陸。

只不過新的產業還沒有完全發揮實力,

不足以創造足夠的工作機會,來彌補舊產業中消失的職缺。

面對這個產業大幅變遷的事實,年輕人必須了解國內產業的變化趨勢,

以便慎選生涯發展方向,而不能人云亦云。

今天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元,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這背景下,「適性發展」不僅具有現實基礎,

更可以發揮「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的優勢,是值得積極考慮的生涯發展策略。

 

※本文內容授權自《聯經出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文出處↓

http://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543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端盤子開始 也能端出百萬人生

文/彭明輝  圖/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

20150326143859_02790  

↑台中樂沐法式餐廳在2011年拿下「羅萊夏朵」亞洲唯一傑出餐廳﹂的法式料理餐廳,

主廚陳嵐舒是全球首位以法式料理獲「傑出主廚」的華人廚師。

 

四年級這個世代的台灣是製造業掛帥的時代,

所以我們在學生時代特別重視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的英數理化等科目。

現在,服務業的產值已經超過台灣總產值的 六成,

也提供了七成的就業機會。產業歷經了這麼巨大的轉變,

很多父母和年輕人對生涯與功課的想法卻還停留在過去,

只看得到IQ和英數理化的重要性,而看不 見EQ和服務業相關能力的重要。

不僅如此,現在的學生明明有七成將會到服務業就業,

但是整個中小學的教育體系卻還是沿承過去的教材與教法,

與服務業的需要嚴重脫節;即使是大學,

絕大部分科系還是渾然未覺察到自己需要做怎樣的轉變。

譬如,醫學院雖已開始提倡醫學人文,

但很多老師和學生仍舊沒有充分理解「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工學院和資電學院更鮮少有人知道 IDEO 的創新模式和學生的未來有何關係。

 

服務業崛起,顛覆傳統職場形象
服務業的崛起,不僅意味著產值和就業人數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的形象與社會地位也在持續提升,

使得年輕人可以有比我們這一代更多元的生涯選擇。

因為,服務 業已經不再只是侍候別人的卑微職業,

而是可以靠創意與文化內涵取勝的新興行業。

樂沐法式創意料理的創辦人陳嵐舒,就是新時代服務業的典型之一。

二○一三年春天,

台大外文系畢業的陳嵐舒受邀參與了全球最頂級的法式料理盛宴,

地點在泰晤士河畔,入座嘉賓每人收費六百五十英鎊〈超過三萬台幣〉,

由陳嵐舒和另外四十五位全球最頂尖的法式料理大師掌廚。

在這場盛會裡,主廚是頂級法式餐飲文化、廚藝與創意的代言人,

社會地位猶如國際時裝界的大師。

不僅如此,二○一二年底,亞洲餐飲集團業者斥資上億,

在台北信義區打造一家餐飲娛樂空間「格蘭公園」,

占地四百坪,

以美食、名酒、生蠔吧、酒吧、現場音樂表演等七大主題為訴求,

其中最關鍵的「美食區」就是請陳嵐舒主持,並且給她技術股。

台灣社會徹底改變了。

以前只有理工學院的頂級人才有機會拿到出資者給的技術股;

現在,創新的廚藝與精緻的飲食文化也可以換技術股。

以前只有窮苦人家 的孩子會去當學徒,但是社會多元化了,

台大外文系畢業的富家千金也有可能立志當主廚,

而且憑著她的文學涵養與創意,

讓餐廳主廚變成一種富有創意與文化深度的角色,

使「主廚」的成就感和社會地位攀升到可以跟任何行業平起平坐的高度。

但是,陳嵐舒並非最早打破傳統服務業形象的人,

在她之前還有誠品書店的吳清友。

傳統書店老闆能有什麼出頭?我的高中同學家裡開書店,

新竹鬧區裡最大的一家,三層樓的店面,賣課外書也賣參考書和文具,

生意做很大,比隔壁的銀樓更有錢,

但是不會有人稱他們為企業家,沒人覺得他們有什麼特別的社會地位。

但是,誠品書店的吳清友徹底改變了書店老闆的社會形象,

他是台灣第一個文化產業與精英品味的代言人。

現在誠品如同她的英文名字「E l i t e」,

已經從「有品味的精英書店」蛻變成「精品通路商」。

誠品的營業規模有多大?

二○一一年突破百億,到訪人次達到一億兩千萬人。

這是多大的規模呢?以代 表精密機械的工具機業為例,

年度營收百億就可以進入全球前五十大廠家。

台北工專機械科畢業的吳清友沒有在機械業闖出名號,

卻在轉行經營書店後成為台灣的名 人。

陳嵐舒和吳清友並非例外,

台灣的各種行業有越來越多人靠創意與創新賺錢,

而不再是賣血汗或低階的技術。

台灣東凌公司的「黃色小鴨」系列嬰兒用品就是從單純的製造

轉型為以品牌和創意設計為經營核心的「製造業服務化」,

而且台灣許多競爭力較強的服務業也紛紛在大陸屢創佳績。

將各種零星的個案加總起來,會讓我們看到服務業的形象大翻身,

從過去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變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年輕人不管選擇哪個行業,都不用再怕被人看不起,

也使得「適性發展」這個教育理念有了腳踏實地的現實感。

 

※本文內容授權自《聯經出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文網址↓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297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的學習態度,是職場翻身的契機 

文/謝文憲   圖/Paul Bradbury

提升職場影響力,用簡報技巧在職場翻身,你準備好用功學習了嗎?

20150409140058_07576  

去年歲末年終,因緣際會到了某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廠,

進行兩天一夜的簡報技巧訓練。今年則到了該公司的兩個大陸廠區,

進行簡報技巧與內部講師共九天的大規模培訓,

對於PCB產業以及兩岸學員的學習氣氛與動機,有了更深的體驗。

 

一知半解的技巧,不是真實力


「簡報技巧,真的那天,兩名台灣學員在課程開始前先和我說明:

「老師,這兩天我們真的很忙,可能會進進出出,先跟你說聲不好意思。

不過我們的簡報都已經很 厲害啦。」

我說:「沒關係啦,協理沒意見,我都沒意見。」

果真,這兩位真的進進出出,一下接電話,一下交頭接耳,真的很不專心。

過程中他們也參與部分課程 片段,對於簡報基本概念,

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但我從旁得知,他倆的口才真的還不賴。

 

問題是簡報技巧,真的與口才無關。
這兩位仁兄果真沒參加第二天的實戰演練,簡報比賽的前三名,

卻都是第一天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幾位同學。

我很為他們的大幅進步感到高興,也為這幾位業務同仁感到可惜。

其中獲選第一名的Jason,隨後也讓董事長親自布達,擔綱公司的發言人一職。

長期觀察兩岸訓練模式,台灣資源豐富,

企業講師陣容堅強,也造成台灣 學員比較不這麼珍惜訓練機會。

公司安排什麼課程倒不是重點,

重點是一般台灣職場工作者並不把訓練看成是一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

而似乎讓「緊急,卻不 重要的事」充斥在工作排程中。

要我比較兩岸企業訓練氛圍的差別,

我會說大多數大陸學員的習慣是「往前坐,先舉手」,

而台灣學員的普遍習慣則是「往後坐,少舉手」。

一來一往就看出學員有所不同。

或許很多人會說,這是大陸高度競爭、台灣人較謙遜所致,

但我的解讀並非僅有如此而已。

當天在大陸廠區的簡報技巧課程,

由五分之四的陸幹,與五分之一的台幹共同組成。

經過激盪下仍能發現,台幹的創新思考能力與互動性很強,

而陸幹對課程重點的執行與吸收能力不容小覷。

接下來,該公司對於內部講師的培訓規模,則是大大的震撼了我。

 

一面培訓,一面觀察


「一面培訓,一面觀察」,

這八個字,是我對訓練與產業結合的重要觀察指標。

這十年來從事培訓工作,

只要公司開設「內部講師培訓」與「工作教導」課程,

就會 讓我直接聯想到公司的「大量徵才計畫」,

以及「複製成功模式」的兩大重要思維。

老闆說得好:「在大陸沒有台幹、陸幹,只有能幹、不能幹」。

二○○六年赴大陸培訓至今,已充分觀察到此一現象,

台幹人數大量下降,陸幹急起直追,職位逐步攀高,

兩邊的薪資幅度也持續縮小。這現象所帶來的訊號,

我相信產業內部的人都能解讀一二。

然而這次兩岸PCB公司的簡報技巧與內部講師培訓,

我到底觀察到了什麼呢?

 

發現一:簡報是有策略,有目標的溝通


簡報是可以被準備的,一般人都認為專業簡報需要口才很好,

我卻不以為然。我也看過很多口才很好的人,上台以後胡言亂語;

也看過許多看似老實宅男,上台後按照步驟方法侃侃而談的,

關鍵是「持續練習」。

我的確觀察到科技業許多員工都有「宅」的特質,

不過這種特質看似缺點,但在課程進行中,卻變成他們及我的最大優勢。

大家雖然有些悶,但我只要指令夠清楚,

大家使命必達的精神也充分感動了我。

尤其我一再強調,簡報並非口才的競爭,

那些所謂口語表達能力普通的人,更願意努力學習。

大家深知:「專業」+「口語表達能力」=「影響力」的精髓,

而陸幹在這樣的訴求下,非常願意努力學習,

那種願意更上一層樓的積極態度,真讓我感動。

而簡報對於推動職場各項事務,占有決定性的影響。

 

發現二:「麥克風加上信念」,的確可以改變些什麼


簡報是職場很不公平的競賽,在科技職場中,老闆與高階主管都十分忙碌,

若能在短暫十分鐘左右,將自己的專業侃侃而談、有效率、有架構的報告,

的確可為你的 職場加分,還可以讓自己曝光度大幅提高。

相反的,我也看過許多台下一條龍,台上一條蟲的人,

只會在台下偷偷抱怨,卻不願意下苦功學習,的確非常可惜。

我觀察許多職場工作者持續加強專業,行有餘力提升自己簡報溝通的能力,

我相信對大家的職場影響力,一定會很有幫助的。

 

發現三:認清簡報對象,設計因目的而異的簡報


簡報不是你會說什麼,而是要先預判聽眾想聽什麼,

站在聽眾角度出發設計簡報架構,肯定是簡報成功的第一堂課。

尤其是競賽時第一名的Jason,在董事長面前的優異簡報,

就是了解董事長行事風格後,特別設計的簡報內容與精準架構。

提升職場影響力,用簡報技巧在職場翻身,你準備好用功學習了嗎?

 

※本文內容授權自《春光出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文網址↓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441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少喝一杯拿鐵 千萬存款不是夢

文/Yahoo奇摩新聞

8267110418_b738e90f92  

 

年輕人嘆「窮忙」,薪水凍漲,錢總是不夠用,

其實只要每天少喝一杯咖啡,人生就可以多千萬元存款。

 

根據yes123求職網針對1312位7、8年級的上班族調查,

有28%上班族表示入不敷出,並有57.9%自認為屬於貧窮階級,

甚至有14.6%7、8年級生是「零存款」。

 

致富之道始於儲蓄,認證理財顧問洪偉翔說,

理財的第一門功課就是要先學會如何儲蓄。

已經辭世的經營之神王永慶曾說:

「賺一塊錢不是賺,省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就是說明這個道理。

 

但是應該如何儲蓄?洪偉翔表示,可以從「開源節流」做起,

只要檢視生活中食、衣、住、行中用錢的方式,

在不影響基本需求情況下做一些簡單調整,仍然可以存到自己的財富。

 

洪偉翔舉例,就拿大家熟知的「拿鐵理論」來說,

如果從25歲起,每天少喝一杯130元的拿鐵咖啡,

將這筆錢投資在年報酬率5%的投資工具上,

透過「長期複利」效果,到75歲,人生存款就累積了近1000萬元。

 

但對於有「咖啡癮」的現代人來說,生活怎麼可以缺少咖啡?

省錢的「替代方案」一樣可以滿足慾望,又可以達到致富效果。

洪偉翔指出,如果年輕人棄昂貴的拿鐵咖啡,改選超商的平價咖啡,

兩者價差約75元計算,投資在年收益率5%的工具上,

從25歲累積到75歲,仍可以多存550萬元存款。

 

同樣的道理可以運用在生活每個細節,

例如用大眾交通工具取代坐計程車,

買衣服、買麵包等出清或折扣時段,

以團購方式採購日常生活用等,都是平常就可以省錢的小技巧。

年輕人要順利達成個人理財目標,先做好省錢,

多存錢,透過時間複利效果,一樣可以累積財富。

 

原文出處↓

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362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能做著空等,否則人生永遠就是如此!

文/《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圖/自由時報記者王藝菘

有不滿,為什麼不行動?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

年輕人站出來表達他們的訴求,尋求的是改變。

改變需要勇氣,你有勇氣像太陽花一般朝著耀眼的光輝不斷前進嗎?

改變,不只是踏出舒適圈,還會被迫面對嚴苛的阻力與複雜的人際溝通,

但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冒險行動?

因為我們相信,與其繼續等待,不如用自己的手做出突破、創造機會,

因為,我們深深在乎這些事。

20150407135144_06657  

 

回顧2014這一年,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新聞是什麼?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太陽花學運」。

不只是學生、青年人走上街頭靜坐,很多人也在周末時到場支援。

然而在幾年前,這幾乎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

 

以往,各種網路上熱炒的議題,幾乎都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

大家在臉書上按讚、在網路上留言,看似熱切甚至義憤填膺,

但時間到了,卻還是坐在電腦前、賴在沙發上,面對著螢幕看新聞。

有不滿,為什麼沒有行動?

《世界一直在變,領導者該做的事》

作者蘭迪‧潘寧頓(Randy Pennington)提出了精闢的解釋:

行動不只代表計畫與執行,更重要的是,你明白自己接下責任,

將去迎戰各種或大或小、或外顯或隱藏的抵抗,

這也是所有變革中最讓人心力交瘁的一件事。

換言之,改變需要勇氣,你不只要踏出舒適圈,

還會被迫面對嚴苛的阻力與複雜的人際溝通,

但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去挑戰做出改變?

因為我們相信,很多事情已經無法再等待別人來救援與幫忙,

唯有用自己的雙手才有機會做出突破。因為,我們深深在乎這些事。

 

付諸行動,實現最有價值的改變

在商業世界,用行動做出改變、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也是去年到今年值得關注的事。

今年7月底的高雄氣爆,不只毀了當地居民的家園,

更牽動全國民眾的心,一時之間,大量的捐款湧入,

媒體甚至製作企業捐款排行榜,彷彿一場「我不捐我就落於人後」的大競賽。

當時,榜上始終不見台積電的名字。

直到兩個半月後,當災區居民掛起一面面「感謝、感謝、再感謝!」

「台積電,我愛你」

「感謝!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暨董事長夫人全體員工」的紅布條,

大家才知道,台積電並沒有缺席,而是由新廠工程處處長莊子壽帶領,

發揮建廠專長,實際到災區搭橋、修房、鋪屋頂,

讓災民得以恢復正常生活機能。

對災民來說, 台積電員工提供的,

是最迫切、最實質的協助,而這也是行動的真正價值與力量之所在。

換個場景,由全家便利商店鮮食部部長林純如帶領團隊,

於去年3月率先開賣的霜淇淋,不僅消費者爭著打卡拍照,

還主動列出「販賣門市最新清單」,像追星族般追著霜淇淋跑。

而由此引發的人手一支的現象,

更讓超商同業、速食、賣場、乃至於加油站,都紛紛開賣霜淇淋。

 

過去被視為「跟隨者」的全家,

總是「市場第一名做什麼,才跟著做什麼」,

因為當個模仿者,風險最低,冒險試誤的花費,別人都幫你試驗完了。

不過,這也使得全家始終是第二選擇。

為了突破現況,全家從內部推動產品創新,

霜淇淋是新的、夯蕃薯是新的、連集點贈品也是「叫不出名字」的新鮮角色。

雖然每一次新嘗試,都是「賭一把」,

但是只有願意去賭,才有挑戰第一名的可能。

這,就是勇於改變的回報。

 

同樣地,在一片不看好中,阿布電影董事長萬冠麗,

投資拍攝《看見台灣》紀錄片,創下兩億票房紀錄,

甚至促成政府修改國土政策;

臺南市政府人事處處長許瑛峰推動「儲備區長培育制度」,

打破過去「官派區長是市長樁腳或政治酬庸」的傳統思維,讓用人唯才。

 

做該做的事,困難都只是過程

從商業領域、公益活動到公家單位,在訪談2014年MVP經理人時,

我們都會問一個問題:

「當遇到困難與阻礙時,支持您有勇氣持續下去的力量是什麼?」

結果幾乎每個人都說,

「我覺得這件事應該做,所以並不認為這是困難,只是過程。」

領 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在《領導,不需要頭銜》指出,

「如果我們把心思放在擔心失敗,而不是怎麼做才會成功,就不會成功。」

MVP經理人們的「有所為」,其實來自 他們的「無所畏」,

因為能夠開創全新格局的領導人,都是把過去拋在腦後,轉身迎向未來,

「專注在事情本身的限制或弱點,是成不了大事的,

你要專注在事情的 可能性和潛在價值上頭。」

有一句常被引用的英語格言〈The 3 C's of Life〉提到:

「人生中有3個C:選擇(choices)、

機會(chances)和改變(changes)。

你必須選擇把握機會,否則人生永遠不會改變。」

看見改變的機會還不夠,更重要的是用行動去落實改變,

「人會珍惜、也會支持自己親自參與創造出來的東西」,勇敢為目標站出來,

才會吸引隊友;而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匯集成一群人,就能成就大事。

 

※本文內容授權自《經理人月刊第121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文網址: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403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研究:好人在職場酬勞較低  文/自由時報

20150401094301_02643  

俗話說,好心會有好報,但對於工作職場來說肯定不是如此!

英國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相同的職務條件下,

性格較為友善的員工,在職場上獲得薪資往往會較為吃虧。

 

《每日郵報》報導,這份由雪菲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發表在2015年曼徹斯特皇家經濟學會

(Royal Economic Society's annual conference in Manchester)的研究,

針對學生個性與生產力水準進行分析,希望了解人格特質和工資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性格較為友好的員工,通常比他們同事願意接受更低的薪資,

即使是在同樣的工作環境,他們也往往不願意爭取薪資上漲。

研究指出,這些較為友善的員工,經常會擔心自己是否被人所愛,

也常常囿限在團隊合作的框架。

研究人員也針對兩性薪資差異提出見解,

認為女性在職場上經常展露出較為友善的人格特質,

某種程度也反映在工資差別上。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讓人脈只是建立在一張名片上!

 

文/冒牌生圖/StockLite

 

要拓展人脈,光靠一張張名片就能累積嗎?

真正有用的人脈,是增加別人認識你的機會。

沒用的人脈,是增加別人浪費時間機會。

要讓別人在需要時會想到你,而不是自己有需要時才去尋求幫助。

20150317111817_03746  

累積人脈,不是換換名片就好。

有個剛成為業務的朋友為了開拓人脈,想參加一些社團,

希望藉此換到更多名片迅速累積人脈資源。實際接觸後,

他發現社團需要入會費,這對一個月不過三 萬多薪水的他來說也是一筆負擔。

但幾經衡量,為了認識更多「金字塔頂端」的客戶,做更多業績賺回會費,

他竟然把心一橫,一口氣加入了三個不同的社團。

沒想到,入社後才發現,成員中有許多跟他一樣類似目的的人,

賣保險、賣基金、賣各式金融商品的人都有,

他的目的非但沒有達成,還差點被剝了好多層皮。

我的朋友宛如誤闖叢林的小白兔,

第二個月後就再不敢參加任何社團邀約活動。

對初入職場的我們來說,累積人脈實在大不易。

尤其做業務的可能更有「認識金字塔頂端客戶」的迫切性,

可是總抱持著把錢賺回來的想法,只怕難以如願。

換個角度想,如果是你自己在某聚會場合遇到極欲推銷的「朋友」,

會毫不猶豫的點頭協助對方嗎?

幾年前我在替代役生涯獲得了上述問題的解答。

那年我在國小擔任英文助教,曾私下尋問一位一年級的小女生琪琪:

「朋友之中最喜歡誰?」

琪琪先大聲回答:「都喜歡!」

確定周遭沒人以後才輕聲說:

「我最喜歡的只有兩個,一個是二年級的男生小凱,另一個是樂樂。」

樂樂跟琪琪同班,可是兩人平常玩在一塊的女生朋友們不少,

我好奇地問:「為什麼選樂樂和小凱呢?」

琪琪這下毫不猶豫地回答:「因為我跟樂樂都會換玩具一起玩。」

我又問:「其他人沒有嗎?」

琪琪歪頭想了想說:

「有,可是很少,而且很多人都只會拿我的玩具,好壞。」

我笑了笑又問:「那為什麼最喜歡二年級的小凱?」

琪琪猶豫好久,再三確認我會保密後才說:

「因為他很帥,而且會給我新玩具!」

過了幾天,我結束課後輔導後問了班上的小凱一樣的問題:

「朋友之中最喜歡誰?」

小凱的名單裡沒有琪琪,我感嘆學生間關係的微妙,

同時決定不告訴琪琪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

基於種種原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搞清楚的,

但琪琪口中「最喜歡的朋友」是兩個人一起「交換」玩具玩,

不像其他朋友只會「拿」她的玩具。某種意義上,雖然大多數人不願承認,

「友情」需要建立在一種平等的關係上,如果只是一味索取,

最終只會成為對方的負擔,難免無疾而終。

類似的例子生活中隨處可見,每個人從小時候就會開始挑朋友,

沒有人喜歡被剝奪的感覺。出社會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像學生時代單純,

雖然沒有現實到互相利用的程度,可是最起碼能學著互惠,

如果只單純考慮自己所需,總會讓人厭煩。

有一次在某科技大學演講,

有位學生問:「成為專職作家後,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人脈少了很多?」

我想這是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認為不到職場上班就會少了很多人脈。

但在社群網路的年代,粉絲也是一種人脈。

科技充分縮短了我們的溝通距離,人與人之間 擁有了一種全新的溝通介面。

透過粉絲團,我快速找到了一群同好,彼此之間的關係沒有壓力,

進而將虛擬人脈導引到真實世界,相乘互補。

甫入職場時,我曾買過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把所有搜集到的名片,

尤其是有機會接觸到的高階主管,一絲不苟地分門別類,

目的就是希望迅速累積自己的人脈,同時抱持著一種信念:

無論認識的時間多短,一定都會成為一生的經驗。

可是在盲目追求建立人脈時,我卻忽略了「人脈是要經營的。」過了兩年,

我再回去找當時認識的同仁,卻發現那些人不見得記得我是誰,

甚至早就另謀高就,從事不同領域的工作了。

後來透過經營粉絲團、寫書的方式嶄露頭角,更是體會到,

如果想提升自己的人脈、提升自己認識的人的層次,

該做的不是去找層次高的人見面吃飯聊天,而是應該先專心提升自己的層次

先充實自身實力,有些機會、有些人自然會來。

前陣子有位成功企業家在大學演講時提出一個論點:

「薪水不到五萬,回家向父母要兩萬,拿去交朋友。」

臺下大學生們聽了歡聲雷動,

但經過媒體報導後又 在社會上引起一陣熱議。

我的臉書也被正反兩面意見洗版,各種不同討論充斥整個網頁,

從經營人脈到底是否需要花錢,到出社會是否還要跟父母伸手,

延伸到臺灣薪資結構低得可憐……

後來仔細看完那位企業家的完整發言,

發現他的重點其實是「人脈的重點在於投資自己」,

卻被斷章取義渲染成「回家跟父母拿錢交朋友」。

他呼籲的明明就 是要年輕一輩少存一點錢、少一點奢華,

多踏出去電腦以外的世界、多交一點真正的好朋友,

但媒體和輿論把這番話的重點曲解成伸手牌、尼特族,錢不夠跟爸媽 要……

有問題的不是企業家的價值觀,而是畫錯重點的媒體與大眾。

我們常常在追求的過程陷入盲點,急著對別人的發言挑毛病,

忘了瞻前顧後,忘了思考自己本身所擁有的,到底是否值得他人幫助。

人脈的經營固然重要,但自身專業才是根本。

真正有用的人脈,是增加別人認識你的機會。

需要表現的時候,好好表現,試著讓別人在需要時會想到你,

而不是自己有需要的時候才去尋求幫助。

唯有讓自己不斷地茁壯成長,才是拓展人脈的最佳武器。

 

※本文內容授權自《時報出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采好文,請見【上班‧這檔事】好文上架專區。

原文網址→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182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別敗給自己想像出來的恐懼

文/冒牌生     圖/自由時報記者林佳宏

 

梁靜茹〈偶陣雨〉裡的那句歌詞說得好:

「誰的青春沒有淺淺的瘀青,誰的傷心能不留胎記?」

誰的人生不是充滿遺憾,瘀青和胎記會留下,甚至可能擴大,關鍵在於你怎麼面對它

20150323150923_09115  

「你是否曾有對人生充滿無力感,彷彿一切都是灰色,

希望為自己加油打氣卻對未來感到無能為力的經驗?」

我有。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有。

我曾經收到一封遠從香港寄來的讀者來信。

他是一位快十七歲的男生,夢想成為插畫家。

童年時,他覺得世界是灰色的,一度萌生自殺的念頭,

他遇到了關於愛情、夢想和學業等煩惱。

尤其自我要求很高的他,希望能加倍努力成長,卻又覺得進步 太慢,

很多事情無法達標。學業也面臨一樣的問題,老把壓力壓在自己身上。

成績雖然中上,但很怕考不上大學,或出社會後找不到好工作。

原來,很多人跟我一樣有相同的困擾。

人生彷佛是灰色的,就算試圖振作,卻又對未來的不可預知感到沮喪。

 

八歲那年,我總覺得被人忽略,說什麼做什麼都得不到重視

,心灰意冷下甚至想過乾脆消失好了,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於是我把洗臉盆放滿了冷水,對身旁三歲的弟弟說:「我要死了。你不要救我!」

然後就把頭泡在水裡,體驗窒息的感覺,

彷彿過了一輩子我都沒抬頭,直到受不了才把頭抬出水面呼吸。

弟弟被我的舉動嚇得半死,緊抓著我的手,哭著求我別做傻事!

年幼氣盛的我,高傲地嘆了一口氣,只好「無奈地」繼續活下去。

後來又陸陸續續做了幾次傻事,已經長大一點的弟弟早已習以為常,

他不帶情緒的對我說:「神經病。」

 

童年的幼稚舉動,如今已成為我們兄弟間彼此的笑談。

我想我那時也不是真的想離開人世,只是想在別人眼前突顯自己的重要性罷了。

梁靜茹〈偶陣雨〉裡的那句歌詞說得好:

「誰的青春沒有淺淺的瘀青,誰的傷心能不留胎記?」

只可惜現實人生中的淺淺瘀青會留下,甚至會在長大以後逐漸膨脹。

社會也似乎變成一個膨脹的時代,

無論苦難、壓力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在膨脹,唯有容納這一切的心變得越來越小。

或許我們有時候就是要吹吹冷風,才知道自己原本擁有的多麼溫暖。

 

2012年我開始寫《海賊王教我的五十件事》時,曾跟編輯起了很多次爭執。

他常常要我改稿子。前幾次我接受了,但越改越多次後,彼此陷入了一種鬼打牆的狀態。

有一天終於受不了,我在他再度要求我改稿子時,寫了一封很長很長的信,

大意是:我為了夢想付出太多太多,既要一邊上班又要寫作,

沒日沒夜的感覺很累;我不介意「累」,

但我介意究竟要累「多久」才能走到終點,成就所謂的「夢想」?

編輯沒有回信,但事過境遷後去思考,我發現這件事根本沒有答案。

若有答案,夢想的實踐就一點也不可貴了。

 

很多時候,當你以為自己為了夢想已經付出很多,其實你只付出了一個最基本的態度。

我曾經以為,只要我熱愛寫作、也肯寫就夠了。

可是在夢想的藍圖裡,這不過是最基本的一種態度。

有那顆熱愛的心做為支撐,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才是考驗的關鍵。

面對生活壓力時,你是否仍願意爲夢想付出?

嘗盡人情冷暖後,你是否當仍願意持續為理想燃燒?

〈我是一隻小小鳥〉裡的那句歌詞說得更精闢: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

請容許我不用「問號」而改用「驚嘆號」做為那句話的結尾。

因為面對挑戰時,你必須要有一顆持續為夢想付出的心,才有實踐的可能,

不然一切的自我質疑都只是在無病呻吟,庸人自擾罷了。

 

每個人都有負面的情緒需要排解,

壓力來襲時,恐懼會被放大,可是人不能敗給自己想像出來的恐懼。

試著讓時間成為你的助力而不是壓力。因為也只有時間會直截了當挑明你的擁有和缺乏。

唯有抓住已知的,才能走向不可預期的未知。

出書以後,我常被讀者詢問兩個問題。
「面對挫折,如何維持動力?」
「失敗了,該怎麼保持一顆熱愛的心?」

 

第一次接受週刊專訪時,

記者用更犀利的問法問:「今天你能做到這些事情,是不是因為你的成長環境不錯?

畢竟你從小出國讀書,家裡沒有後顧之憂,如果今天出社會要扛學貸、扛家計,

在現實的壓力下,你覺得自己還能保持熱情,對理想毫無保留的付出嗎?」

我聽到這個問題頗為意外,沉默很久才回答。

的確,我的父母在自己經營的事業上算成功,讓我有機會出國讀書,

出社會後沒有後顧之憂,這點我很感謝。

可是,若說沒有埋怨過又太矯情,因為我也有熱情燃燒殆盡的時候,

想過放棄,怨過周遭的人,最後能堅持下來,

是因為我幫自己找了找了其他成功的例子做為目標,

告訴自己,既然別人可以在更惡劣的環境都做到了,那為什麼我不可以?」

礙於篇幅,記者沒有著墨太多。

但實際上沒有人天生很會說話,也沒有人一出生就有能力,

那些含著金湯匙長大的是少數中的少數,而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

不會埋怨自己為何不是富二代,反而會努力想成為開創成功的富一代。

 

人生沒有滿分,但相對的擁有進步空間。


曾有讀者問我:「冒牌生,你應該沒有遇過被最愛的人背叛,

被家人放棄的感覺。你真的能想像被世界遺棄的感覺?

說要幫你的人都不是認真的,所有的關心都是敷衍,你能體會對人生充滿失望與心痛嗎?」

他說,對世界感到失望,也能感受到人們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無奈與悲傷。

因為有人有十個饅頭,卻連一口都不願意去分給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他只有一顆,卻分了一半出去,但沒有回報。於是他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和心痛。

我看完他的話,先是感謝他的願意付出,

但既然願意給出一半的饅頭,那麼分享應該是開心的,失望的癥結在哪裡?

也許是因為你在付出的時候,也期待對方應該給出一半的饅頭吧。

但世界不是依照你的期待所運轉,我們也無法讓別人按照你的要求過活,

所以不要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

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用更好的自己去影響那些因你而改變的人。

痛苦就像就像一個人逛街購物,沒人能與你分擔重量,

你只能把它從一隻手,換到你的另一隻手。

不過,也沒人規定你不能暫時放下,休息以後再拿起來,這樣就不會覺得太累。

 

從堅毅、忍耐到看淡得失,需要一段自我糾結的過程。

而熱情就好像一顆電池,時間久了會沒電,

充電的辦法也許是透過別人的鼓勵和肯定,可是真正維持動力的辦法,

不是源自於別人的肯定,而是先學會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

走過以後,才會發現只要肯堅持下去,

自己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遠比任何想像中的困難都要強大。

 

※本文內容授權自《時報出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文網址:https://www.yes123.com.tw/admin/aboutwork/article.asp?w_id=4249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日多做留任面談,是最有效的留才法

文/韋惟珊   圖/Jeanette Dietl   2015-02-24

如何讓優秀員工捨不得離開公司?
在於平時多與員工交談,而不是事後再來挽留。

20150224144057_04413  

「為什麼要離開?」「我還能做些什麼你才會留下來?加薪?還是升官?」

當優秀員工要離職,人資總會纏著對方做面談,

期待釐清公司該改善的制度,也希望透過對話做最後的挽留。

不過,《人才管理》雜誌(Talent Management)直指,

離職面談沒你想像中的有效。

因為與人資面談往往是離職手續的最後一步,

員工已經前腳踏出門外,下定決心要離開,

有的人還找好 了工作,極少人會在此時回心轉意。

另外,即便他要離職,也會為了保有名聲,不會拉下臉來跟你說公司的問題。

因此,別再耗費精力扭轉準備離職者的想法,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還留下來、默默耕耘的員工。

 

文中建議,人資部該做的是「留任面談」,

詢問現有員工為什麼想繼續來工作,

從旁幫助他們達到想要的成就,才是有效的留才方法。

人資人員可以在績效考核時執行留任面談,

問問員工「是什麼激勵你每天從床上跳起來工作?」

「又有什麼原因讓你想賴床,不來上班?」

以及「在你的職涯 規畫中,公司還能提供什麼幫助?」

一舉掌握員工喜歡和不喜歡工作的地方,並了解他想要的福利,

再據此做出回覆,員工才會真心想留下,不會輕易跳槽或轉職。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經紀人月刊》第120期】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年失業率降 國發會:續推就業
•    文/中央社記者陳政偉
•    2015-03-02


國內整體就業市場改善,青年族群部分,主計總處統計,

1月份20至24歲、25至29歲者失業率為12.52%及6.23%,

皆較上月下降,國發會指出,可以看出各部會推動青年就業的成效。


行政院主計總處近日公布104年1月失業人數43萬人,失業率3.71%,

為近14年來最低水準,主因全球經濟成長復甦,國內就業市場穩定,

失業狀況也跟著改善。


其中,20至24歲者失業率12.52%,較103年12月下降0.30個百分點,

25到29歲者失業率為6.23%,也降0.29個百分點;

大學及以上程度失業率4.70%,較上月下降0.10個百分點;

顯示年輕族群與高學歷者失業狀況持續改善。


國發會表示,促進青年就業是近年來國際重大議題,國際勞工組織(ILO)

在一份報告中提出5項促進青年就業積極性策略,包含協助求職、培訓計畫、

提供就業補貼、創造就業機會和公共就業方案,及自營者的輔導與補助。


ILO在報告中指出,勞動市場過於僵固的國家,因過度的就業保護規定,

對新求職者進入勞動市場成為阻礙,

縱使採行積極性促進就業政策,也可能效果不彰。


勞動部與經濟部分別整合各部會資源,

推動「促進青年就業方案」及「青年創業專案」,

國發會認為,兩項專案與ILO的報告建議方向相符,現階段也達成預期目標。


國發會指出,截至103年底,

「促進青年就業方案」協助青年就業人數有9萬3000人,

「青年創業專案」帶動新創事業成立,包含青年創業、新興創業、

文化創意產業及社會企業等共計3979家,創造穩定就業人數5萬人。

 

 

businessmen-479631_640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新高!94%畢業生搶求職逾八成想海外工作
寒假與新年剛過完,不過對應屆畢業或即將退伍的人來說,恐怕得開始忙碌了!是要準備先就業?還是繼續念書進修?
文/林絲蓉

20150306175647_09757  

一成六考慮創業 65%計劃民企上班

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高達94.3%的畢業生,以及即將(已)退伍的新鮮人,表示他(她)們要選擇「先就業」,選擇「再進修」的僅佔5.7%!計劃就業的比例,不但高於去年的90.7%,也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顯示「學歷貶值」的效應,持續在職場上發酵,已經影響畢業生們的職涯方向! 

這些想要先工作的人當中,又有65.3%是規劃「到本土民營企業上班」,48.2%也規劃「到外商企業上班」;還有「到公家機關上班」(22.1%),或者「到國營企業上班」(21.8%),比例也都超過兩成!至於不想當上班族,選擇要「自行創業」的,則佔了15.8%!

 

如果想要到民間企業工作,他(她)們主要選擇的行業別為:科技資訊(37.5%)、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35.5%)、大眾傳播與公關廣告(28.6%)、一般服務業(25.8%)、影音設計與時尚藝術(25.8%)。另外高達八成一(80.6%)還透露,「想到國外工作」,其中熱門的海外上工地點為:日本(54.8%)、美國(47.1%)、歐洲(37.8%),以及香港澳門(32.3%)、澳洲紐西蘭(29.5%)!

此外,也有64.5%的新鮮人表示,「有計劃返回故鄉工作」;以「故鄉地區」交叉分析,屬「六都」的,返鄉工作比例更高達75.4%;相較之下,「非六都的」返鄉意願,就下降到38.1%!意味著大城市對年輕人來說,仍具「職場磁吸效應」:認為工作機會較多、薪水較高!

 

畢業生期望領31K 八成五有百萬年薪夢 

由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發現,對應屆畢業生與今年退伍的人而言,選擇第一份工作時,主要考量會有:薪資(75.2%)、職務的發展性(61.5%)、符合興趣(52.9%)、公司福利(46.7%)、公司或行業未來前景(40%)。其中對首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平均落在31,217元,比去年的31,180元,微幅增加三十七塊錢(等於日薪多一塊二!),換算下來,幅度僅上升0.1%!

再以新鮮人的「學歷別」交叉分析,在「月薪期望值」部分:「學士」為29,659元,「研究所」為36,268元;至於以「主修領域別」分析:「理工」為33,769元,「文法商」為29,571元;接著以「公私立學校別」分析:「國立大專院校」為32,637元,「私立大專院校」為30,048元;最後以「學校屬性別」分析:「一般院校」為31,869元,「技職院校」為29,544元。

雖然期盼的起薪,整體變化不太大,但仍有九成四(94.3%)的新鮮人認為,進入職場工作後,「可以」存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元」!他(她)們平均更預估,最快花5.01年可以達成目標。另外新鮮人當中,懷抱「百萬年薪夢想」的,也高達了85.4%;同時還估計,最快工作8.07年後,就可以實現這個夢想!

 

兩成七屬求職早鳥族 失業焦慮指數55分

念了大學四年,甚至加上研究所要兩年起跳,花時間和金錢讀書,多數人仍希望第一份工作能夠「學以致用」!從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三(75.4%)的新鮮人表示,在找第一份工作時,「會找與就讀科系相關的工作」!整體來說,合計有近七成(69.5%),會在「畢業或退伍前」開始找工作;其中屬於「求職早鳥族」的,更佔了27.3%:畢業或退伍前三個月(14.1%)、畢業或退伍前四到六個月(13.2%)。

同時大家更預估,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求職時間,只需要2.53個月,約為76天;但其實主計總處近期公佈的數據,「初次尋職者」平均待業期為28.7週,約為201天!因此對找工作這件事情,新鮮人恐怕稍嫌樂觀了一點!對於求職管道方面,主要還是透過:求職網站(73.2%)、校園徵才博覽會(36.7%)、企業官方網站(36.5%)。此外求職時,新鮮人主要的「諮詢對象」則有:同學(63.8%)、父母親或長輩(55.3%)、學長姐(41.4%)。

平均來說,新鮮人預估,想找到第一份正職工作,至少需要投遞54.8封履歷表給企業;另外也自我評估,今年找不到工作的「失業焦慮指數」,平均值落在54.94分,明顯低於去年調查的61.1分!似乎不太擔心「青年高失業率」的現況:20到24歲的失業率,目前依舊高達12.52%,大約是每八個社會新鮮人之中,就會有一個找不到「頭路」! 

也拿新鮮人的「學歷別」進行交叉分析,在「失業焦慮指數」部分:「學士」為57.79分,「研究所」為45.68分;至於以「主修領域別」分析:「理工」為52.15分,「文法商」為56.73分;接著以「公私立學校別」分析:「國立大專院校」為53.74分,「私立大專院校」為55.93分;最後以「學校屬性別」分析:「一般院校」為53.45分,「技職院校」為58.76分。

 

職場競爭力68分 五成五接受派遣工作

最後新鮮人也需要評估本身的職場優劣勢,但是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多數人「自認的」求職優勢為:學習意願(69.2%)、責任感(52.4%)、抗壓性(44.4%)、團隊合作精神(43.7%)、打工或實習經驗(40.4%)!反之,多數人「自認的」求職劣勢有:語言能力(41.2%)、證照(37%)、學歷(29.5%)、專業技能(28.5%)、在校成績(20.6%)!整體而言,自評的「職場新鮮人競爭力」,平均打了68.21分,與去年的68.3分差不多。

若以新鮮人的「學歷別」交叉分析,在「職場新鮮人競爭力」部分:「學士」為66.98分,「研究所」為72.21分;至於以「主修領域別」分析:「理工」為69.68分,「文法商」為67.27分;接著以「公私立學校別」分析:「國立大專院校」為69.45分,「私立大專院校」為67.19分;最後以「學校屬性別」分析:「一般院校」為68.24分,「技職院校」為68.14分。

即使大家認為競爭力分數「有及格」,不過對於求職這件情,容易陷入「先求有、再求好」的迷思!此次調查就顯示,超過半數、有54.8%的人表示,「接受」第一份工作是「派遣性質」的,這樣的比例,卻明顯超過去年的43%!其中「願意接受」當派遣工的主因有:先累積工作經驗再說(48.4%)、有分擔家計的經濟壓力(38.5%),以及先卡位心儀的職缺,等待轉正職的機會(36.7%);相反的,「不願意接受」當派遣工的主因為:工作不穩定(44.5%)、難有升遷機會(43.7%)、同工不同酬(36.3%)。

yes123求職網建議新鮮人,所謂的「先求有」,應該是先找有興趣、有前景的工作;接著所謂的「再求好」,應該是再找薪資能更好,福利能更好的工作!雖然「派遣保護法」的精神,希望讓派遣工能有機會轉為正職,但畢竟被不少企業視為補充或季節性人力,加上大量使用派遣工的,恐怕多數考量仍為人事成本!所以對新鮮人來說,假如選擇派遣工作,看似「有」工作了,只是「前途」或「錢途」,真的會比較「好」嗎?

 

企業起薪微增!學士25.9K 研究所28.5K

至於企業主部分,對今年新鮮人的看法又是如何呢?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高達88.2%的企業表示,「有意願」聘用今年的應屆畢業生!這樣的比例,不但也超過去年的84.1%,同樣創下2012年以來的紀錄!而且每家企業的新鮮人招募數,平均為9.7人,更明顯多於去年的4.6人!換算下來,約佔企業今年「總招募人數」的23.6%,比重接近四分之一!

對於今年前來求職的畢業生,企業方面最在乎的條件,主要會是:責任感(78.3%)、抗壓性(77.5%)、學習意願(73.3%)、穩定度(70%)、解決問題的能力(54.2%)!從此次調查結果的排序以及比例觀察,企業選擇新人的考量,仍然是「工作態度」優先於「工作能力」!

當然不少新鮮人所關心的「企業給薪」議題,今年的水準又有多高呢?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企業對於今年的「學士級」新鮮人,平均起薪為25,952元,比去年的24,744元,是增加了1,208元,增幅4.9%;換算日薪,則多40.3元,等於能多買一組超商早餐。至於對「研究所級」的新鮮人,平均起薪是28,522元,比去年的27,616元,是增加了906元,增幅3.3%;換算日薪,則多30.2元,等於能多買一杯大杯的手搖飲料!

但是從前述的月薪期望值來看,「學士」新鮮人為29,659元,與業者給的起薪25,952元相比,仍然少了3,707元,落差幅度有一成四;至於「研究所」新鮮人,月薪期望值為36,268元,與業者給的起薪28,522元相較,甚至少掉7,746元,「勞資雙方」的落差,更是高達了兩成七的幅度!

〝羊年畢業生職涯規劃調查〞,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15年2月17日到2015年3月2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今年應屆畢業生,以及將(已)退伍、免役會員,有效問卷共1,612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44%。至於企業部分,有效問卷共816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43%。

 

原文圖網址:http://www.yes123.com.tw/admin/white_paper/index_detail.asp?id=20150306175600

 

yes123劉玉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